首页 常识

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(宋代词人—李清照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0-04 10:23:28

简介:李清照(公元1084—约1151年),自称易安居士,宋朝济南人。四十三岁以前,李清照的生活安定,后来饱尝忧患,晚年生活清苦。李清照写了很多诗词,她的词感情真挚,思想清新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。

(一)《如梦令》

济南风景秀丽,有秀美的大明湖、雄伟的千佛山,还有七十二处喷珠吐玉似的泉水,这些美景把古城装扮得分外妖娆。

李家坐落在城西南著名的柳絮泉畔。平常,李清照和姐姐、弟弟一同写字作画、吟诗填词,常到柳絮泉边玩耍。

一年夏天,气候炎热。下午,李清照做完了功课,与姐姐和弟弟到外面玩。

“姐姐,我一下就能把你逮住。”弟弟说。

李清照故意摇了摇头。

“那咱们到后花园荡秋千去!看谁荡得高。”姐姐知道李清照喜欢荡秋千。

李清照听了,仍然摇头。

“你说玩什么?”姐姐和弟弟问道。李清照随手提起笔来,在纸上写道:“划船游湖”。姐姐和弟弟高兴得拍手大喊:“好!”

经过母亲的同意,她们似出笼的飞鸟,跑出屋去,登上了柳絮泉边的游船。

“开船啦!”弟弟大喊,李清照用力划桨,船顺着堤岸朝前游去。柳絮泉是个天然池塘,与大明湖相连。

李清照划着划着,不顾岸边众人的劝告,把船划进池中央。她们一边呼吸着芬芳的空气,一边欣赏着美景。一会儿,太阳落山了,湖面暗下来。姐姐刚要催促李清照划回去,却发现李清照正对着怪石出神,问道:“你看到什么啦!”

“我在给它们起名呢!快看,那块怪石真像天上的仙女,它叫‘怪女石’!”

“那块像大钟的石头,叫什么呢?”弟弟问。

“金钟石。”李清照说。

她们给岸边的怪石,依次取名字,例如“老寿星”,“送子观音”。

忽然,姐姐大喊:“坏啦,天快黑了!”

“姐姐,快回家吧!”弟弟哭了。李清照用力划动双桨,由于心慌意乱,小船闯到荷花丛里,把水鸟吓得“扑棱扑棱”地飞向夜空。姐姐和弟弟吓哭了,李清照却哈哈大笑起来。

多年后李清照写了一首《如梦令》词,作为纪念。

原文:

常记溪亭日暮, 沉醉不知归路。

兴尽晚回舟, 误入藕花深处。

争渡,争渡, 惊起一滩 鸥 鹭。

(二)才华初露

李清照在父母的影响下爱好文学,读过许多文学书籍。

有一年,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京城做官,把李清照带在身边。一天,李格非和朋友们来到匡山游览,回家后拿出一首诗,对李清照说:“大家都说张文潜的诗写得很好,你也读一读。”

李清照认真读了起来,发现这首诗写得很有气派,值得学习。当她读了几遍后,认为不能只歌颂唐朝的繁荣,应该指出君臣腐败的一面。她按照诗的格式,写了两首和诗,表达看法。

李格非邀朋友聚会,他们边喝边谈论诗文,李清照坐在一旁。一个客人说:“格非兄的女儿也是位才女,何不让她显露才华呀!”

李格非吩咐李清照把最近写的诗拿来,客人们纷纷传阅。有的说:“能和当今大才子的诗,真令人敬佩!”

“遣词造句非常精妙,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大才子写的呢。”

(三)收藏文物

李清照18岁时和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了。

赵明诚诗文写得很好,喜欢收藏文物。刚结婚时,赵明诚正在太学读书,李清照为了帮助丈夫收藏文物,尽量节约开支,吃穿俭朴。由此,二人夫唱妇随,感情笃厚。

一次,他们用三个月积蓄买了一张王羲之的手迹。

(王羲之手迹)

不久,有人拿来一幅古画找上门来说:“这是徐熙画的《牡丹图》,我特意送上门来。”

李清照和赵明诚断定的确是徐熙的真迹。画上的牡丹形态不一,花瓣逼真,茎叶嫩绿可爱。尤其是花朵上的露珠,即将滚落,而空中的蝴蝶和真的一样。

徐熙画的《牡丹图》

他们把客人请进客厅,问道:“不知你要多大的价呢?”

“二十万钱。”那人说。

“少一些不行吗?”

“一文不少。”

赵明诚请客人在家里住下。晚上,李清照说:“画是好画,但太贵了,我们没有那么多钱!”

“我算一算。”李清照重新核算了一下,但仍凑不够那笔钱。

“别买了。”赵明诚说。

第二天,他们把画还给客人,为此他们夫妻二人惋惜了好多天。

(四)情投意合

李清照和赵明诚常在一块讨论学问,每当茶余饭后,他们就做一种智力游戏,名叫“赌茶”。由一方说出一件事,另一方很快指出这件事记在哪部书、哪一卷、哪一页、哪一行,说对了,先喝一杯茶;说错了,承认读书不够细心。李清照经常取胜。赵明诚对妻子非常敬佩,有时候也很生气,总认为他的诗词比妻子强。

一年,赵明诚在青州为官,李清照留守在家。不久,李清照写了一首词托人捎给丈夫,表达思念。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,诗兴大发,写了几首词送给妻子。当他写的时候,心想:“我是宰相的儿子,是朝廷命官,必须比她写得好。”

他花了好多天,写成五十首词,把李清照写的抄了一遍,与自己的混在一块。碰巧有一天陆德夫来了,赵明诚把它们拿给陆德夫看。一会儿,赵明诚问:“您瞧,我写的词哪一首最好?”

“难以分出高低,写得都很好。”陆德夫说。

“说出写的最好的。”

“有三句写得最好。”

“哪三句?”赵明诚问。

陆德夫念道: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这是李清照的。赵明诚不得不佩服妻子的文才,她用词巧妙,感情细腻真切,的确高自己一筹。

(五)痛失丈夫

公元1126年,赵明诚在淄州做官,时年李清照43岁。李清照已经写下很多著名的诗词,帮丈夫收藏了很多文物,还编写了一部有关文物的《金石录》。

公元1127年,金军大举南侵,北宋都城汴京危在旦夕。

一天,赵明诚从外面赶回家,李清照忙问:“你得到什么坏消息了?”

“仗越打越惨。”赵明诚说,“徽宗和钦宗都成为俘虏了!”

“文官武将都干什么去了?”李清照问。

赵明诚叹道:“听说康王赵构带着人向南逃了。”

“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”

“我们也往南方逃吧。”

“但家里的文物怎么办?”李清照心情沉重。他们已经收藏了20多间屋子的珍贵文物。

“赶快转移!”赵明诚说。

李清照和丈夫一起,抓紧整理文物,小心翼翼地包装好。第二年,赵明诚的母亲病故,他动身赶到南京奔丧,李清照回到青州,照看文物。不久,金兵攻打了青州,李清照带着几十车文物逃到南京。

1127年,宋徽宗之子赵构于称帝,是为宋高宗。后定都临安(今杭州)。

有一年,高宗给赵明诚下了一道圣旨,封他当湖州知府,让他到南京朝拜。李清照只好留在池阳。

一天,丫环跑进来说:“夫人,老爷派人送信来啦!”

“快请进!”李清照先迎了出去,“老爷身体好吗?”

“启禀夫人,这是老爷的信。”

李清照拆开一看,原来赵明诚病倒了。李清照连夜坐船赶到南京。只见赵明诚骨瘦如柴,几天后就去世了。

李清照悲痛万分,痛哭不止,茶饭不思。丈夫走了,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呀?她守在窗前,黄昏时天上下起了秋雨。李清照写下一首《声声慢》词: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……

(六)晚景凄凉

丈夫去世之后,李清照积郁成疾,得病缠身,把死后的棺材都准备好了。但她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,南宋朝廷采取妥协求和政策,患了严重的恐金症,李清照伤心地写下《夏日绝句》:

生当做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

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

后来,李清照逃到江南一个叫桃花坞的地方,住在一个破烂的茅屋里。

开始时,邻居认为她是北方逃难来的一个老妇人,没有在意。后来,有人知道她是李清照后纷纷惊讶不已。

那些年轻时曾经崇拜李清照的文人,知道她诗、词、书、画都通晓,便络绎不绝地登门造访。但此时李清照已经五十多岁,骨瘦如柴,没有当年红妆羞花之貌了。

那些风流文人看见此情此景,感到深深的遗憾,个个乘兴而来,扫兴而归。

有一年过年时,下了一场大雪,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,李清照坐在门前,望着洁白的雪花,再看看门前盛开的红梅,想起自己的身世,流落他乡,孤苦无依,不禁暗自垂泪。

李清照提着花篮,缓慢来到门前的红梅树下,摘了半篮红梅花,然后进屋,裁了一联红纸,用梅花粘出几个字的帖子贴了出去:独梅隆冬遗孀户

来给李清照拜年的人没有一个能猜透这半联对子的意思,有人向她问起,她总是含笑不语。

桃花坞对面就是杏花村,那里有一个死了妻子的秀才名叫张汝舟,他向来仰慕李清照,早就对她情有独钟,看到她写了这个上联,秀才猜出李清照的心思。等到二月杏花盛开的时候,他采了半篮鲜艳的杏花,来到李清照的门前,贴上一联红纸,用杏花瓣对出下联:杏林春暖第一家

李清照看见了对联,心里非常高兴,急忙把秀才迎接进屋,知心人相见,情投意合。此后,他们便在一起生活了。

可没料到,张汝舟为人险恶,并不正派,除了行贿受贿,甚至还利用职权谎报军情,贪污军饷。李清照稍有不慎便会遭到他的打骂。

李清照看透张汝舟的本性之后,决心宁愿独自度过余生,也不愿和他在一起了。随后,李清照告发了张汝舟的罪行,和他分道扬镳。

从此,李清照又开始了孤苦无依的生活,直至离开人间。

相关推荐

冰箱为什么不能放热的东西(为了健康和安全,该把食物放凉了再进冰箱吗?)

为什么家里不养莲花(这些花不能在家里养,养错了会让生活增加烦恼)

无线网为什么这么慢(为什么 WiFi 满格网络却很卡)

为什么要床垫(露营为啥一定要携带睡垫?)

为什么内开窗性能比外开窗性能好(内开窗和外开窗哪个好)